系統自動采集流量、溫度、壓力、氣質組分等與計量相關的數據,同時系統對蒸汽、燃料氣(煉廠干氣、天然氣)按照國家標準計算模型完成能量計量,使用能量計量更有利于能耗的評估,有利于蒸汽管網損耗的評估及改進,實現科學評估用能設備能耗,蒸汽管網損耗,為提高用能效率提供依據。
基于工業互聯網和工業大數據設計理念,構建生產車間、企業、集團智慧計量系統,計量數據是企業智能工廠建設的基石,同時精準、及時和全面的計量數據也是構建領導駕駛倉和企業決策的數據基石。
依據GBT20901-2007《石油石化行業能源計量設備配備和管理要求》,建立計量設備配備模型,以模型為基礎展示公司、各二級單位及裝置能源、物料儀表配備情況及周檢情況,展示方式為圖表結合。
按照流程建立能源、物料計量網路圖,根據現場計量點,對能源、物料儀表建立供收關系,根據實時數據庫采集能源儀表數據,計算原始量,可對原始量進行修正。按照供收關系計算原始量、平衡量、平衡率,生成相關臺賬、報表及圖形展示,實時顯示數據平衡率,最小平衡單位為車間,針對全廠物料、能耗進行平衡預測和預警。
通過詳盡的KPI指標體系,實時反映企業的運行狀態,將采集的計量數據形象化、直觀化、具體化。將企業管理決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,助力企業決策人員了解、領導和控制企業業務發展,為企業核心管理團隊提供“一站式”決策支持系統。
智慧計量信息管理平臺項目建設,實現了計量檢定流程管理標準化、計量過程監督規范化、能源計量數據準確化,及計量器具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檢定費用統計;實現系統集成應用,與器具寶、MES系統、實時數據庫系統、基石系統等集成,實現單點登錄;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器具唯一身份驗證,實現綜合查詢和信息跟蹤;實現計量業務的系統化和高效率;實現計量人員的科學管理和考核。
1、根據工廠模型和裝置模型實現計量數據動態平衡及報警;
2、通過邊緣計算技術實現物料“跑冒滴漏”預測預警;
3、深化智能裝備在企業中的應用, 實現計量儀表狀態監測實時化;
4、實現智慧儀表遠程運維,實現計量儀表自動校準、自整定;
5、建立計量系統應用標準化體系并實現經驗推廣;
6、建立“智慧”計量系統應用標桿和樣板工程,促進企業智能化發展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