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統門戶提供統一的用戶入口,集成了各類信息化應用,滿足不同業務的權限管理和使用需求。平臺為B/S架構,建立統一的身份認證系統,確保用戶使用系統能夠安全可靠,系統登錄時進行統一的身份安全認證。平臺支持第三方免登的接入方式進行集成。
建立基于工廠生產的數據基礎模型,實現生產裝置、計量點、物料、裝卸點、儲罐、倉庫、生產節點、測點、班次工廠基礎信息模型組態,來支撐MES系統中各生產業務功能模塊。 需通過工廠建模對工廠生產所涉及的人員信息、班組信息、物料信息、裝置信息、儲罐信息、進出廠點、計量點等生產元素進行定義和規范化管理,以信息化手段構建工廠生產重要主數據。 工廠模型從生產裝置、計量點、物料、裝卸點、儲罐、測點、生產節點、能源節點、班次、路由多維度構建工廠主數據模型,來支撐上層應用業務。
生產計劃管理模塊為業務部門提供生產計劃的創建、變更、分解、跟蹤、查詢等業務流程的管理。按照時間粒度,管理公司的年度和月度生產計劃,對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跟蹤與反饋,從而指導企業有效生產。生產計劃管理,是對工廠的各裝置生產計劃的統一管理安排。標準功能如后續所列,主要包含計劃排程、計劃編制、計劃分解、計劃變更、計劃跟蹤、計劃查詢、滾動計劃等功能。
調度管理模塊提供生產調度管理的相關功能,如調度日志、調度指令、調度報表、以及生產流程監控。通過實時監控生產運行狀態、調度指令閉環管理、調度日志及調度報表,規范調度的日常工作流程,提高調度的快速響應和指揮決策能力,有效地提高調度的工作效率。
物料管理模塊通過規范物料移動的操作流程,建立全廠的物料移動模型,形成以班為基礎的裝置生產管理、罐物料管理、產品庫存管理,并實現對進出廠的管理,優化資源分配,優化生產,降低成本,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經營和管理水平。
設備檔案管理、設備運行管理、設備運維及檢維修、設備故障預警、設備運行效率及能耗分析。
生產操作管理包括操作指標監控、班組交接班日志和平穩率統計考核功能,為企業提供精細化生產操作管理工具,并為班組的績效考核提供依據和手段。 通過操作管理規范生產操作過程,提高工作效率及提高裝置的運行水平,使生產運行更加安全、穩定。同時作為一套用于監視生產裝置性能的工具,幫助工廠建立一套精細的操作管理流程,為全廠的績效考核提供依據和手段。
能源管理系統主要監控生產能源介質(水、電、汽、風等),直觀地對每個能源介質的生產情況進行采集與實時監控,使人工統計變為自動計量,實現企業能源生產、利用和轉化全過程的可監控、可管理、可優化、可考核。能源管理系統不但保證企業能源管理體系的高效運行,而且也把國家兩化深度融合的先進理念帶到企業生產的第一現場,以信息化促進企業生產模式轉變、為經營管理者提供能源統計信息和有效的能源管理決策依據。
質量管理是建立以實驗室為核心的整體環境的管理模塊,對影響實驗室質量的要素進行全面管理和控制。通過建立標準化的操作流程,規范合理的進行樣品的采集與檢驗,并最終出具檢驗報告為各類型的產品流轉提供數據支持,從而達到提高生產管理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目的。引入先進的數理統計技術,如方差分析、相關和回歸分析、累積和控制圖等,協助職能部門發現和控制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因素。
根據企業的經營目標,幫助企業定義清晰的、可測量、可量化的生產指標,指導和敦促生產工作;然后對這些指標進行實時或周期性的計算、統計、監視,使得決策層及時、準確了解實際運行狀況與運營目標間的差距,以及偏差對企業運營目標造成的影響,并通過信息鉆取識別需要采取的行動,以便企業從各個層面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控,提升生產過程的績效,實現企業效益提升。
通過詳盡的KPI指標體系,實時反映企業的運行狀態,將MES系統中各種數據形象化、直觀化、具體化。將企業管理決策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,助力企業管理人員了解、領導和控制企業業務發展,為企業核心管理團隊提供“一站式”決策支持系統。
流程行業MES系統,為石化化工企業、油庫搭建了一個安全、可靠的信息化生產管理平臺,實現了一體化集成管控,得以充分發揮信息化、自動化的綜合管理效益,全面提高了企業的精細化生產管理水平。經濟效益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:
1、通過數據集成網絡平臺,節省數據庫、組態軟件、軟件開發等重復投資費用。
2、實現企業生產全過程管理,使生產過程透明化、業務流程標準化、工作協同化、產品批次及質量可追溯,提升企業生產管理水平、提高工作效率、降低生產成本。
3、在原材料和成品庫房管理上,保質期前一段時間提醒用戶處理,避免損失。
4、系統自動實現訂單評審、生產計劃排產,減少管理人員手工排產勞動強度,提高全員效率。
5、通過實時監控和自動分析,加強對運輸的調度和管理,提高運輸能力,最大限度提升了生產效率。